铂金奖项目
项目名称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
项目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268号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为12710.42㎡,其中地上面积为9776.21㎡,地下建筑面积为2934.21㎡。
建筑功能
办公、会议、展览
项目类型
超低能耗项目
项目现状
项目于2024年4月开始施工同年12月竣工后开始运行至今。
开发单位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一建东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物业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咨询单位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探索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施路径、推进方式和资源利用机制,研究本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中的适用技术,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开展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工作。经评审,共评选出了20个优秀项目,其中铂金奖项目2个,金奖项目13个,银奖项目5个。在6月24日召开的“2025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举行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颁证仪式。
项目概况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与石门二路交叉口,是华建集团自用近20年的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2710平方米,其中地上12层面积9776平方米,地下2层面积2934平方米,建筑高度44.9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原建于2004年,作为石门二路区域标志性办公建筑,其功能定位随时间和城市发展逐渐显现出多重矛盾:内部存在设备老化、能耗偏高、空间舒适性不足等问题,办公环境难以满足健康舒适的高标准需求;外部因历史建设背景形成退台式零碎形态,立面老化严重,场地人车流线混杂,与周边区域的城市界面脱节。项目于2022年启动改造设计,以"可持续更新"为核心策略,系统性运用十大可持续技术,着力解决建筑内外环境与时代需求的错位问题,重塑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渗透关系。作为上海市首个建筑师主导的既有建筑改造试点,项目在保留历史印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密度城区的绿色低碳更新范式,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系统性参考。
改造前实景照片
改造后实景照片
定位目标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是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与智慧城市创新实践试点。设计团队运用系统性思维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聚焦“城市空间重构”、“可持续技术整合”、“智慧化升级”的设计主题,旨在打造一个可感知、可复制的可持续办公综合体,为高密度城市更新提供从设计理念到实施路径的系统性参考,在绿色低碳城市更新领域树立示范效应。
项目特色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项目以“可持续城市更新”为核心,融合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多种设计理念,系统性的集成了十大可持续技术策略: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
充分利用被动式设计手段,在透明围护结构部分首先强调窗墙比的适当提升,精细化控制单一立面窗墙比与外遮阳设计,平衡自然采光与外窗负荷需求,并全部采用三玻两腔高气密性外门窗。在非透明围护结构部分根据不同城市界面对应立面及退台屋面的特征,提升外墙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性能水平,采用幕墙岩棉保温、??槠隹樽员N隆⒈N伦笆瓮獗N氯痔逑到岷?,并在局部屋面区域使用真空绝热板。此外还对建筑中点、线、面的热桥与气密性全面处理,把握每一个细部节点的专项设计。
被动式设计原理图
空调系统能效及舒适度优化
采用全年性能系数大于4.5的一级能效多联机系统,7-10层创新应用光伏直驱多联机,增加新风进一步提升舒适度。设置板翅式全热回收型冷凝排风热回收新风系统(焓效率制冷工况>65%,制热工况>70%),热回收系统可降低10%的全年供冷供热负荷。
灵活适变性空间设计
在通高大堂等短暂停留区域实施"主动节能"策略:夏季设定温度提高1-2℃,冬季降低1-2℃,配合HVLS吊扇(直径7.3米),过渡季可减少空调运行时间40%。立面开启扇设计增强自然通风,实现能耗与舒适度平衡。
HVLS吊扇CFD模拟
照明节能体系重构
全楼更换高光效LED灯具(照明功率密度低于国标70%),建立四级智能控制系统:分组分区、可感应节能控制,自然采光区配置光感联动,办公区实现恒照度调节(300-500lx),前厅/会议室预设多场景模式。改造后照明能耗预计下降60%。
智慧化运营能效提升
构建智能运维平台,集成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计量)、设备管理系统、数字工单系统。对本楼的运行与维护、能耗管理与控制,通过相的采集手段实时采集相关的能耗数据并定期进行分析比对,维修、维护、能耗数据通过平台方式进行记录与整理。
智能化平台界面
低碳生活热水系统
基于旧改条件与适用性,屋面设置一级能效的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相较原燃气系统,年减碳量达12.6吨,热水成本降低28%。
健康空间营造技术
通过扩大立面窗墙比、恢复原有底层挑空楼板中庭、室内隔断透明化、大开间布局等多种手段充分提升自然采光。设置心理健康调节区、人体工学工位、三层主题艺术楼梯("活力粉""轻盈紫""灵动青")。食堂推行健康餐饮标准,采用智慧称重系统分析三大营养素摄入配比。
健康空间营造
近零废设计
对原有建筑石材幕墙进行系统性检测评估,通过测量、筛选、?;ば圆鸪擞们懈钏惴ㄆヅ涓脑焓乃璧某叽?,并重新安装于立面上,其余废料回收利用 作为再生骨料用于露台景观,减少拆除垃圾产生量约95吨。
配置湿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该设备通过脱水与发酵工艺对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实现了垃圾体积最大90%的缩减。将所得有机肥料应用于露台屋面植物栽培,并探索向周边公园免费提供的可行性。
旧改石材再利用
湿垃圾回收处理
近零水设计
构建阶梯雨水净化回用,本土低维护耐旱植物与再生材料保水层调蓄,结合艺术化雨水景观及建废材料,构建“净化-调蓄-消纳-艺术”四维低碳体系。
近零水设计理念图
可再生能源集成
采用光储直柔技术,在南楼屋面布设360㎡单晶硅光伏,北楼6F架空64㎡铜铟镓硒组件,年发电量约7.2万kWh。同时配备200kWh预制舱储能。系统按“光伏优先→市电补充→储能调峰”多源协调供电,结合低价市电储能充电优化经济性,减少交流转换损耗,实现柔性调控。
光储直柔原理图
实施效果及效益
项目增量成本与效益总结:本项目通过主动优先、被动调节的设计策略,实现建筑能耗较现行标准降低50%以上,年节电60.09万kWh(折合标煤73.86吨),光伏自用年电费节省30%,长期收益显著。
社会效益:作为上海超低能耗改造示范项目,通过光储直柔、废材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推动低碳建筑市场化发展,契合“双碳”战略目标。
经济效益:光伏发电与市电协同优化能源成本;超低能耗建筑的高舒适性与低维护特性促进长期收益,为夏热冬冷地区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的低碳经济模式。
END